假如即将死去

刚好凌晨,往窗外一瞥,在玻璃里便遇见了思考的自己。我和他安安静静地对视着,他模仿的我表情,我复制他的动作,在这无尽的黑夜里,倒也是有趣。 图片

他对我说,他在思考,假如现在即将死去,那生前的经历,是否足以瞑目?

我也在沉思这个问题,并努力地回想前二十几年的记忆,恍惚间,忽然发现我就像一名演员,一直在一个剧本中兜兜转转,吃饭,喝水,学习,工作,过着浅薄,空虚和充满麻烦的生活,本色地出演着红尘这部大戏。直至死亡时,可能自己都认为这就是人生。

越细想越觉得甚是恐怖,如果我们维度以外还有第四维的生物,那么我们存在的作用就像是在绘制一幅画卷而已。在四维生物的眼中,若把空间当作时间的因变量,那么每个人便仿佛一枝画笔,他的人生,只是一条弯弯扭扭,来回曲折的线条,出生是线条的起点,死亡是线条的终点,一个人,一条线,线的结束,于他们来说,只是画卷的一笔,对我们来说,却是人生的终止。

但又有线条不一样,同为线条,有的是五颜六色,引导着其他线条的走向,有的则是平平淡淡,碌碌无为,只能化为笔墨下的点缀。生命只有那么长,有的生命逝去了,就像他不留恋这世间一样,世间也渐渐抹去了他的痕迹;有的生命虽然消逝,但是他的印记却耐住了时间的磨炼,恒远流长。

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么大的差异?是思想,是境界,是精神。

一代诗人屈原,虽然死在了几千年前,但却永远的活在了人们的心里,他的死亡,只是肉体的消散。而那个时代更多的人,死亡了,便就永远不在了。这就是自身精神境界的不一样,屈原的思想在肉体存在的时候,便可通透万古,最后化为千古绝叹,留传世间。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说过,每个人的精神应该要一直在远行,我觉得这很有道理,人除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,还应该构建自己的精神国度,在精神国度中活着。虽然我们是一条线,身不由己,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自己的精神国度灿烂。

这让我想起一件往事: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回家,路上偶然抬头看了一眼天空,只见晚霞和白云一齐落在天际,我不禁欢喜,掏出手机,拍了一张。同事问我“你很喜欢拍照啊?”。我当时镇了一下,他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,而不是被这个美景所感动呢?现在我大约明白了,一个人若是只跟着原始意识生活,而少了了精神上的生活,即便是置之美也浑然不知。相反,有精神生活的人,生活的艰难也难以在他的身上刻下烙印。

阅读则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,读万卷书犹如行万里路,生命短暂,没有什么是比阅读更快的交通工具了,在有限的生命里,我们用阅读来延伸生命,用思考给精神提供远行的动力,让思想行过时间,行过空间,最后抵达永恒。

假如即将死去,我该要含恨了。庆幸的是,人生距离终点还很远,我可以好好走下去。